沙巴体育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

("双一流"建设办公室、申硕办、高教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 培育传承精神——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团队教学改革发展纪实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8-04-25 打印本页

编者按:“双一流”建设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如何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本文都做出了出色的回答。

龙大轩教授为学生宣讲儒家传统法文化

(图1)“一轴两翼三平台”的人才培养思路

(图2)人才培养模式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文化自信型法学人才,是牢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障。以先进的法治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国家迫切需要高素质法治人才,这是时代带来的新课题。如何树立和增强高素质法治人才文化自信的底气,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是法学教育工作者要写好的时代新答卷。

    “时代之问”作答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较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在60多年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法治人才。1978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团队依托学校恢复招生开始重建,是全国较早系统研究法文化,特别是儒家法文化、民族法文化领域的学科团队之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薪火相传,这一在法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取得了许多重要教研成果并产生重要影响。

    法治建设的推进和法学教育事业的改革,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团队赖以进步的根基。然而团队发展也面临法学教育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使团队强烈意识到:必须纠正当前法学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重西方而轻中国、重法律而轻文化、重现实而轻历史、重研究而轻传播等不良倾向;必须以文化传承引领教学改革,强化法学人才的文化自信意识,才能使莘莘学子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任。

    早在2010年,团队就制定《突出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推行将法文化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改革。2011年,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同年开始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法文化节目,成功实现教学成果转化传播。2012年,培养学生首次登上央视录播法文化电视节目。2013年,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建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和央视《法律讲堂》西部拍摄基地,所建立的“法文化研究传播协同创新团队”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明确提出“睿思以究法理,妙语而传文化”的宗旨,致力法文化传播和教学内容推广;同年录制的《中国法制史》课程入选第五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团队在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传承传播法文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14至2015年,团队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央视《中华法文化》等节目录制。

    2016年9月,团队紧扣“文化自信”时代课题,制定《文化自信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平台建设方案》。正式提出将培育优秀传统法文化的自信意识、传承精神,融入法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制定文化自信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了以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的文化自信为主轴,以打造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法制史》和构建优秀传统法文化传承传播体系为两翼,开创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传承传播三大平台的“一轴两翼三平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经过7年改革实践,团队搭建起文化自信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四梁八柱”(图2),并成功解决了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为立德树人献智

    安其业则日见其功,团队在人才培养和法文化传承传播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以来,团队相关教学成果荣获校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负责人龙大轩教授先后荣获全国“新时代最美普法人”、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重庆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特别是对法文化传承传播的探索实践,团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长期关注和认可,并与之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旨在探寻优秀法文化现代价值,传承法文化精神的“寻找失落的法文化”系列演讲比赛和“法字方阵”电视大赛已举办多季,并由cctv微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近10万人。得益于这种培养模式,央视每年定期来校商讨节目策划,并开展“央视《法律讲堂》走进校园”系列活动。2014年,团队与《法律讲堂》栏目组策划社会与法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中华法文化(第一季)》,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了学校的学术风采、思辨文化。2017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团队组织师生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十九大献礼节目《法治中国说》录制。

    2012年,团队开始选拔培养学生参与《法律讲堂》节目试录。其中秦涛博士、曹勤博士已录播节目40余集,分别成为《法律讲堂》更年轻的男、女主讲人。指导学生创办“中华法文化学习研究会”,建设“法象万千”网站和微信平台,通过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法文化。2017年,组织学生策划录制《弟子规》系列视频讲座50余集,目前正在网络主流平台广泛传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队组织“义法杯”法治文化征文比赛;设立“阐释十九大精神暨央视《法治中国说》专项研究”课题,相关成果发表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学习交流平台。

    为法治中国出力

    团队一直坚信传播推广是展现教学成果的更佳途径。2013年以来,团队依托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优质平台,发挥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建立了“法文化专家库”,开展法文化研究传播,持续产出了大量法文化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服务社会的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在《法律讲堂》录播法文化节目200余集,占栏目总播出量的1/3,并连续多年被制作为两会、春节、国庆特别节目,同时配套出版法文化通俗读物10余本。西南政法大学和团队负责人龙大轩教授被中央电视台授予“普法宣传工作最佳组织奖”、“普法宣传工作特殊贡献奖”,成为中央电视台与高校合作共建、普法宣传与媒体融合的典范。

    2011年以来,团队将传统优秀法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结合,在全国开展法文化巡回演讲300余场,并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如在“光明讲坛”所作《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演讲被《光明日报》全文刊载;为重庆市理论学习中心组、重庆和贵州等省市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作《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廉政文化与法治建设》等专题辅导报告。与重庆、深圳电视台合作录制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节目,被相关网站采录。同时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发挥智库作用,目前已建立法文化示范基地、警示教育基地20余家,策划法文化载体项目5个。

    在实践检验过程中,团队的影响力、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教学成果贴近大众、服务大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探寻出一条将教学成果通俗化、趣味化,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传播,从而推动法文化弘扬与教学成果普及的崭新之路。通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彰显了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学教育中对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和传播,并将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打造成法文化教学研究、传播推广、创作生产的重镇,成为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

(西南政法大学 梁健 袁春兰)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4/20/content_497704.htm?div=-1

关闭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webmaster@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