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0日 编辑: 点击:
至拙而致巧:她是学生们心中“温暖的娜姐”;至专而致精:她是学工战线的“奋斗者”;至情而致远:她愿做学生的“启明星”。她与学生亦师亦友,用真心陪伴每一个学子成长;她的工作亦苦亦甜,用真情温暖每一颗心灵。
自2015年以来,她先后担任了18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的辅导员。六年,她初心依旧,为千名学子护航;六年,她真心付出,让千名学子出彩。她就是湖南工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傅娜老师。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她是一个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的老师。2015年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她白天找学生谈心,晚上去学生宿舍,用一个月的时间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在路上见到任何学生,她都能喊出名字,让学生们甚是惊讶。“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成了她6年来的工作习惯。2019年6月,她带的第一届同学们无比期待地问她:娜姐,你还能叫出我们的名字吗?她非常流利地喊出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刻,她和学生们热泪盈眶。她带的第一届学生送的“教师节礼物”(一份自制的相册,上面写满了大家的名字),她珍藏至今。
她是离学生最近的那个人。6年间,她坚持每天与学生谈心,为学生们解答了“学习、寝室交往、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形成了3大本手记材料。有一位女生因为失恋暴饮暴食、情绪低落、不去上课、拒绝与人交流。为了帮她度过失恋期,她挺着8个月的孕肚在6层高的宿舍楼中来来回回。她陪她散心,陪她吃饭,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终于帮她走出了失恋的阴影。“温柔可爱的娜姐,很幸运在大学遇到您,怀宝宝时还不忘关心我们,您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毕业时,这名女生前来向她道别。
她是那个学生愿意亲近的人。2015年刚入校时,她的年纪相比大部分学生大不了几岁,学生与她相处时十分亲近。“萌萌哒”“娃娃音”“可爱小娜姐”“温柔达人”这是她留给学生的印象 。这些特征也正是她融入学生群体的制胜法宝,学生随时愿意与她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她坚持每周下宿舍、下课堂,了解学生情况。她到宿舍一去就是2、3个小时,学生们喜欢围着她“唠嗑”。
她是那个能走进学生心里的人。她不曾放弃网瘾少年、不曾放弃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曾放弃留级预警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出彩”是她不变的信念。她在与学生“唠嗑”时成功聊出了10多名心理问题学生的“心里话”。班级一名男生有严重厌学倾向、网络成瘾、人际交往障碍。她曾在凌晨球场的长凳上找到熟睡的他,在深夜的网吧里找到专心游戏的他,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找到沉迷网络小说的他。在她反复寻找和谈心后,这位同学慢慢敞开心扉,原来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很大。她同情他,更想帮助他。她帮他与专业老师联系,陪着他一起完成毕业论文。2018年毕业季,这位同学再一次回到学校参与答辩,通过答辩的他再一次来到傅娜的办公室,分享他的好消息。
陪伴成长有“温度”,引领思想有“高度”
她对学生始终保持着“温度”。6年来,光是手机上的聊天帮扶记录就有近2万字。无论是接学生电话还是与学生聊天,她的语气中没有一丝的不耐烦。面对永远回答不完的学生问题,永远接不完的学生电话,她始终保持着“温度”。说话有“温度”,做事有“温度”,学生们自然愿意接近她。
班级有一名男生,因为考研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一度情绪低落,她走到图书馆、走进宿舍,与他推心置腹。该名男生最终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复试结束后,该男生来到办公室找她,他说:“娜姐,要不是你,我应该早要放弃自己了,你是永远的娜姐!”。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惹得她热泪盈眶。
辅导员的工作内涵决定了工作不能只有“温度”,也要有“高度”。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一直是她工作的重点。在日常谈心谈话、班级活动中,她将一个个“爱国奋斗”的故事变成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小清新”,让其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一直是她工作的重点。她的学生“心中有党”、“脚下有路”、“胸中有爱”,有10名同学投笔从戎、筑梦军旅,有7名同学躬耕基层、服务边疆,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吕宁,有抗疫先锋艾力亚尔·依明江。所带班级中,先后有10个班级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和“红旗团支部”。安全工程1601班全班39人,研究生报考16人,考研率达41%,其中12人分别被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75%。
疫情期间,她从讲好战“疫”故事入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她利用“云班会、云党日活动”讲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让青年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微党课《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获评学校2020年“党课开讲啦”微党课视频评选活动“一等奖”,湖南省教育系统“党课开讲啦”活动优秀党课“三等奖”。
守住“坚心”,不畏“艰辛”
“长大后我成了你”是她守住的“坚心”。2006年,刚入大学的她,曾一度陷入深深的自卑中,幸好遇到了当时的辅导员刘春老师,是老师的鼓励与关爱让她渐渐走出阴霾。“他用温暖与爱,让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长大后我要成为你”这一想法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2015年,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英语教师这一岗位,成为了一名专职辅导员。她希望把这份温暖与爱传递下去,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激发出学生大大的能量。在辅导员岗位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陪伴1000余名学生走过宝贵的青春岁月。
“每当有人问起我大学最喜欢的老师是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说出您的名字,您微笑的脸庞、循循善诱的话语总能温暖心灵!”这样的学生留言同样也温暖了她的心灵。
“娜姐,你牺牲周末时间来帮我填写考研政审表,我本以为是程序性工作,你还那么认真地一笔一划帮我填写,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敬业。”这样的短信、微信还有很多,它们让她更深信也许辅导员一句话、一个举动甚至不经意的工作日常都可能会影响学生。
“专业上让学生信服,工作时让学生放心,生活中让学生亲近”始终是她的职业信条。她一直与学生风雨同行,做离学生最近的人。
她不畏“艰辛”,早就把工作当事业、把工作当享受、把工作当学问。她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职中创新,在“育人达己”的追求中坚守,在“爱国奋斗”的道路上奔跑,把自己淬炼成为一名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工作者。“身教重于言传”,在引导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同时,她未曾停下追求卓越的脚步。6年间,她参加各类省级培训班5次,2次被评为“优秀学员”,主持或参与省厅级各类科研项目5项。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工作案例数10篇,其中她撰写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探索》被评为2020年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荣获评省、校级荣誉6项,其中2020年被评为湖南工学院第六届“模范辅导员”,在湖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获优胜奖。
六载春秋更迭,1000余学子相伴。她的工作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辅导员这份职业的荣光到底是什么?是能力提升荣誉出路,是领导认可同行仰视?我想沙巴体育的是学生的成长成才。我给每一位学生‘独一无二’的陪伴,我觉得‘三生有幸’遇到了‘五湖四海’的学生们,感谢与我有过生命交集的每一位学生,让我有机会走入你们。在工作的六个春秋里,我心中时常‘七上八下’,只因时时牵挂着你们,关心着你们的成长。渐渐地,我开始明白,做好学生工作,必须‘久久为功’,才能做到‘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