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苏州大学“科技创新”营造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环境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4-02-28 打印本页

 一张印有薄薄化学聚合物材料的透明塑料薄膜,不仅可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而且可以任意弯曲甚至折叠。这款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人,就是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袁建宇。不久前,袁建宇获得了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像袁建宇一样在校期间就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苏大学子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该校每年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数增长率都在15%以上,仅2013年全校就有750多项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立项。是什么让苏大的创新氛围如此浓厚?

  让挑战点燃校园的创新激情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创业热情的激发,其实有时只需有人从背后轻轻推一把。

  苏大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学生吴志翔的创新创业故事是从一条丝巾开始的。2008年,入学不久的他参加了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计划,加入郑敏副教授的科研团队。在郑敏的带领下,吴志翔与其他团队成员将研究目标瞄准了纳米染整技术,希望能探索纳米技术赋予传统织物的新特性。在利用纳米染整的丝绸做了一批丝巾赠送给学院女同学使用后,一名同学发现自己脖子上久治不愈的红肿竟在两周内消失了。

  这项意外的发现激发了整个团队的热情,既然丝巾产生了如此神奇的功效,那么如果把技术用到袜子上又会如何呢?吴志翔和团队的同学们发现,经过处理的袜子同样有着惊人的效果,可以抗脚气。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结果显示,袜子的抗菌性达95%以上。

  凭借丝织物原位纳米生态染色及功能整理项目,吴志翔所在的团队冲进了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顺利夺得特等奖,在随后的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又摘得金奖,成为挑战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双冠王

  如今,经过4年多时间的发展以及学校、地方政府等多方培育,依托该技术成立的苏州苏纳特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纳米科技领军企业、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不是针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计划,我不可能这么早就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吴志翔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把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比喻成金字塔苏大团委书记王尔东说,在校内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培养兴趣,这也是金字塔形最大的基础,后面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训练、项目实践体验、高水平比赛锤炼,最后的塔尖能够有部分创新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应用。

  近两年来,苏大积极推进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计划,两年内举办讲座230余场,有2.7万人次参与。3年来学校共资助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1725个,6900余名学生参与了课外科研项目研究。

  给梦想搭一个施展的舞台

  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被一再激发,并成为他们的自发需要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不是说为了迎合创新创业这个噱头去强行做这个事儿,而是学生们确实有需要,我们就实实在在地给他们做好指导、搭好平台,让学生们尽可能享受过程,发挥才干。苏大团委副书记肖甫青说。

  苏大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刘磊,两年来一直钻研微型机器人的进一步改造。之前我们研制的机器人主要是用在金属管道检测上,但现在导师设定的目标是让这款微型机器人能够进入人体肠道,将来能像胶囊一样把机器人吞服进去,用于肠道疾病的检测和治疗。刘磊说。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刘磊和团队同学带着这款谐振式微型机器人荣获了特等奖。刘磊深有体会地说:有了老师专业化的指导,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

  指导刘磊团队的是苏大机器人与微系统科研创新团队。这支由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孙立宁为首席的科研创新团队,直接带动了苏大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科研创新。短短3年里该团队不仅承担了“973”“863”50多个项目,而且直接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的各大机器人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东吴商学院教师陈志强指导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已有10年时间,在指导过程中,他一遍遍修改项目书,邀请校外专家参与讨论。陈志强认为:经历挑战杯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我来说,指导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善待创新,更要包容失败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怎样才能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苏州大学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

  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成就不了创新创业。苏州大学2010届毕业生、江苏苏大天宫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袁方曾率领团队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这让他和团队成员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作为入园孵化的首批企业,天宫享受到了苏大科技创业园办公场地第一年减免、第二年减半的租金优惠,而且根据公司需求,科技创业园还提供了包括创业指导、人才引进、项目诊断、争取匹配扶持资金等一系列服务。这些对于初创成立的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将创业者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分摊各种风险。袁方说,天宫在初创阶段也经历一些挫折与失败,幸亏有苏大科技园的倪均强老师帮着一起作调整,包括参与公司重大的合作谈判和协议签订,他的指导让公司少走了不少弯路。

  2010年,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如今,当初入驻的近20个创业团队只有一半坚持到了现在。真正走上社会才发现,原来商场上困难重重。技术先进不代表产品做得好,产品好不代表市场认同度高,市场销量好也不代表利润空间大。孵化基地就是一个锻炼场,失败也只是暂时的,如果不鼓励尝试,没有锻炼的机会和包容的心态,更不可能成功。袁方说。

  为了让同样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圆梦,天宫网络与苏州大学投资公司联合成立了江苏苏大天宫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不仅提供投资服务,还提供包括办公场地、政策咨询等一整套强有力的初创企业成功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体系。至今,公司已经成功地为10余家大学生创业公司提供创业投资服务。(《中国教育报》2013101日 通讯员 丁姗)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