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转发: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沙巴体育联合发布2024-2025年度人文交流专项研究课题指南并开展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4-12-02 打印本页

各有关单位:

现转发《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沙巴体育联合发布2024-2025年度人文交流专项研究课题指南并开展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南链接:https://ppe.ccipe.edu.cn/info/1004/3294.htm,请申请人按项目指南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项目简要说明如下,详细信息请见指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价值、可转化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支撑。

二、课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选题方向

1.数字人文范畴与标准探讨

2.数智时代中国与东盟的互动模式探新

3.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中国与东盟教育、商贸等合作案例分析

4.跨文化视域下人工智能伦理法治规范研究

5.数字人文交流助力行业企业“走出去”模式探索

6.面向未来的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政策建议

7.如何面向东盟塑造包括数字技术形象在内的优质大国形象

8.数字技术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领域的推广应用

(二)一般课题选题方向

1.中国-东盟数字人文(数字科技、数字艺术、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等)交流模式研究

2.数字人文交流助力行业企业“走出去”模式探索

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企投资东盟本土化策略研究

4.企业(或教育领域)中外数字人文交流实践平台建设

5.数智赋能中国与东盟(具体国家)人文交流路径探析

6.面向东盟(具体国家和具体行业)人文交流发展路径建构

7.语言科技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中的作用

8.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法律文化差异与融合

9.RCEP背景下数字经济合作中的法律问题

10.中国-东盟(或具体国家)数字贸易(数字媒体、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合作发展前景探究

11.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人文交流研究

12.中国与东盟国家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

三、课题申请人条件

(一)遵纪守法,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二)课题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课题申请人,应具有两位所申报课题领域的正高职称专家的推荐信,否则课题申请无效。同一申请人最多主持一项课题(含未结题的)。

四、课题研究周期、类别及经费

课题包含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个类别。其中重点课题立项8个,研究院为每个课题资助2万元研究经费,研究周期2年;一般课题立项22个,研究院为每个课题资助1万元研究经费,研究周期为1年。

五、申报程序

(一)材料填报

课题申请人填写《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立项申请书》(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书》)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2024-2025年度专项课题论证活页》(附件2)(以下简称《论证活页》)。

(二)材料报送

申请人填写完成《申请书》和《论证活页》,A4纸双面打印,各一式三份并装订成册,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于2024年12月16日前交至湖南工学院科技与校企合作处818室;电子文档(word和PDF两种版本)以“研究院课题申报+题目”命名文件夹,于12月16日前发送至科技与校企合作处邮箱kjyxqhzc@hnit.edu.cn

六、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人需要遵守学术诚信,如实填写有关信息,申请书内容不得抄袭。

七、预期成果及结项要求

预期成果包括数字化成果一项,以及论文、专著或研究报告等形式之一,成果要求内容紧密契合选题。

(一)重点课题

须完成课题相关的数字化成果一项,并经专家鉴定通过。同时,须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核心及以上)公开发表与选题相关且唯一署名项目基金的学术论文1篇,或撰写相关主题的专著1部(不少于10万字);或研究报告5万字以上,且需要提供市厅级(或相当于该级别)或以上级别的智库专报、咨政报告或研究成果采纳证明。

(二)一般课题

须完成课题相关的数字化成果一项,并经专家鉴定通过。同时,须在国内学术期刊(知网检索)公开发表与选题相关且唯一署名项目基金的学术论文1篇,或撰写相关主题的专著1部(不少于10万字);或研究报告2万字以上,且需要提供县处级(或相当于该级别)或以上级别的智库专报、咨政报告或研究成果采纳证明。

八、评审与立项

研究院组织专家对课题申请材料进行遴选评审,严格把关立项课题质量,确定拟立项课题和类别;经公示无异议后,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研究院共同发布立项课题名单。

九、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友谊路55号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研究院联系人:邓老师联系电话:0771-4772553

人文中心联系人:房老师、夏老师联系电话:010-64494886

校内联系人:肖亚斌(62020)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邮箱:kjyxqhzc@hnit.edu.cn

                                       科技与校企合作处

                                        2024年11月28日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