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

沙巴体育 > 正文

创建“两型”校园专题——“两型”社会基本知识

时间:2011-04-23   点击数:

 

20071214,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道成功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资源节约型杜会

节约,意味着节减、节省、节俭、控制,与浪费相对;节约是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节约不是限制消费,而是提倡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更是经济学范畴,是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资源浪费、资源过度使用的社会而言的。本文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同内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传统经济社会形态中,资源是无限的,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范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新经济形态中,资源是有限的,形成投入减量化、消费健康化、废弃物资源化的经济范式,达到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友好,意味着亲近、和睦、协调、和谐。环境友好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其根本要求就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它体现了对自然价值多样性的深刻认识,以及人、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人们既要采取生态环境友好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又要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进幸福,构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消费活动规范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容量限制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消费活动有效调控的规律性反馈机制,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三、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是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为手段,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致力于构建协调持续的发展体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经济运行过程与资源运行过程、生态环境运行过程、社会运行过程结合起来,推进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质就是追求生态文明。

四、两型社会的特点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而是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它的特点总结如下:

1.和谐性。两型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全面和谐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讲,资源环境问题虽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而其实质上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谐问题。

  2.系统复合性。两型社会的突出特征是其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全方位变革的系统复合性。资源环境问题是自然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更是文化观念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两型社会也是一个“复合体”,由节约友好型技术、节约友好型产品、节约友好型产业、节约友好型企业、节约友好型社会等等组成。

  3.广泛参与性。两型社会是一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两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导,企业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全社会自下而上培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真正形成建设两型社会的广泛共识。并把这种意识与共识付诸到日常的行为中去。

  4.开放性。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谋求旨在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体制,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各类组织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要求开放合作、改革创新,而不是那种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一切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生态保护区”。

5.创新性。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突出是抓好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以节约能

五、“两型社会”创建的基本要素

要保证“两型社会”建设的良性发展,必须全面掌控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四大因素:人的决定性因素、制度的保障性因素、技术的支持性因素和政策的激励性因素。

(一)人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当大多数人躺在高能耗、高污染带来的财富上“憨睡”时,“两型社会”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的创富行径最终会使自己由“受益者”成为“受害者”,再多钱财也买不来千年沉淀的自然资源,换不来清新的空气时,人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才会觉醒,“两型社会”的创建才会真正破题。

(二)制度

制度固有的强制性、无偿性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一些积习和惯性,保障新观念和新规范的有效施行。因此,在“两型”建设中相应出台资源利用、污染源排放、环保指标等配套措施,有利于“两型社会”的顺利推进,也有利于产业链的提档升级。例如近几年,我国以欧标数次控制汽车尾汽的排放量,在控制城市空气质量的同时,也拉动汽车产业的在重舒适、重马力的同时也开始动脑筋节约资源,开始注重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型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三)技术

 “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经济来优化环境,因此,加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相关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是决定“两型”推进速度的有力支撑,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齐头并进的惟一支点。

(四)政策

适当的政策倾斜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良好的财政税收政策能调动沙巴体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相关产业,开发出沙巴体育的适用产品和科技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及环保技术的换代升级,也更能激励企业和民众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采用这些新型的科技成果。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